66歲患癌又救近萬癌癥患者,被央視譽為“癌癥克星”|氫氧吸入對肺癌看來有“特”效

常言道:“醫者不自醫”,可有這麽一位身患肝癌的腫瘤專家,在經過五次大手術後,癌癥已經15年沒有再覆發了。
一直在和癌癥做鬥爭的他,不光自己抗癌順利,還救治了上萬名飽受腫瘤侵擾的患者,讓他們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勇氣。
其中有些患者由於家庭困難,無力支付高昂的治療費用,他也會竭盡所能提供幫助。而且在他的醫院中,沒有哪個醫生敢收紅包。
如今81歲高齡的他,仍在為社會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。他就是被譽為“白求恩式醫生”的癌癥克星:徐克成。

英國著名醫學雜志BMJ旗下《呼吸研究》發表了鐘南山院士領銜的國內十家著名醫院參加的多中心、隨機、雙盲、平行對照研究(RCT):“氫氧氣吸入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發作”(圖1)。興奮之余,我想起3天前在上海,幾位聞訊前來向我咨詢的正在吸氫的肺癌患者。肺癌也是呼吸系統疾病。其中有一位真是“神奇“,那種病情的她,竟然活下來,而且活得很開心。

這是一位近60歲的女士,上海本地人。她帶來厚厚一疊病歷, 記載了近6年來患病過程。現以血液腫瘤標記癌胚抗原CEA為主線,摘要列表如下——



 

2015年6月,該患者以血性大量胸水起病,當時血液CEA 49.78 ng/ml,比正常高出20倍。經過胸腔穿刺放液、胸腔化療和口服靶向藥易瑞沙,病情得到控制,CEA逐步降至正常範圍。直到21 個月後,左上肺出現腫瘤,接受了手術切除和化療。在此前及其後,一直口服易瑞沙。8個月後,CEA上升,隨之,右肺又出現腫瘤,再次接受手術切除。術後,CEA進一步上升。易瑞沙出現耐藥,停用。2018年6 月,即起病後3年,CEA上升至66.03 ng/ml。患者開始氫氣吸入(氫氧氣霧化機,上海,潓美),氫氣66.66%、氧氣33.33%,流量3000 ml/min,每天吸入4 小時以上。一個月後,CEA降至37.11ng/ml。除了吸氫,該一個多月內,未接受其他任何治療。其後,患者接受了4個周期化療,以及口服靶向藥,先是安洛替尼,一個月後因腎的不良反應而停藥,改服泰瑞沙,至今。CEA再次逐步下降,近2.5年內保持正常水平。

該患者病情演進的關鍵是2017年初,那時,CEA開始逐步上升,相繼出現左上肺和右肺的實質性腫瘤,雖接受了手術切除,但術後CEA 進一步上升。此時,患者開始氫氧氣吸入。隨後一個月內,在未接受其他任何抗癌治療情況下,CEA下降近一半。氫氣吸入給她創造了一個“拐點”。幸運的是,從那以後,她接受了“正規”的化療。化療期間,她的食量沒有減少,體力一直保持正常。

對於研究“臨床氫醫學”的我來說,這幾個月,似乎也很幸運:3月份,在北京訪問了一位肺癌伴腦轉移的女性,放療後,腦內轉移竈“爆發性”增多,腦癥狀加重,大小便失禁。吸氫氧氣2周後,癥狀迅速改善。在此“拐點”後,她再接受了“正規”治療。目前,腦轉移消失90%,恢覆工作(圖2)。


也是3月份,在我院病房內,一位來自遼寧的肺癌患者, 呼吸困難,血氧飽和度下降至90%以下。CT上,右肺的80%均被炎癥占據。這是間質性肺炎,可能是靶向藥的不良反應。也是吸氫,讓他病情出現神奇般“拐點”。他開始接受另一種靶向藥治療。如今,他的右肺病變已消失80%以上(圖3)。

 

以上3例肺癌患者,他們的病情都有一個“拐點”,這個拐點,都是發生在氫氧氣吸入以後。

今天早晨,手機里看到一個消息:日本出版了一本書《氫氣免疫療法:讓癌癥消失了》,作者是赤木純兒。我很高興,一是因為我的《氫氣控癌:理論和實踐》從此不“孤獨”了;二是我也研究過氫氣對肺癌患者的免疫調節作用,發現吸氫2周可引起活性T淋巴細胞上升,耗竭T細胞下降。這篇文章去年已在《Med Gas Res》上發表;三是這本書的作者我熟悉,2019年6月1日我在廣州舉行新書發布會時,他曾應我邀請講述了他的“氫氣免疫”研究成果。

事實上,去年在《Oncol Letter》 上,赤木曾發表一篇文章,報告56例肺癌患者氫氣吸入的治療結果,顯示氫氣能改善線粒體功能,增強抗PD-1藥物的效果。很可能作者的新書基於上述研究。看到這本書的“新聞”中有幾張肺癌的照片,顯示在氫氣吸入後腫瘤病變消失。
醫學既要保守,又要激進探索。“氫氧氣吸入”不屬於當今《指南》的內容,但遵循指南和挑戰指南,看來相悖,實際相濟。
 初步的實踐表明,氫氧氣吸入看來對肺癌有“特”效,至少對某些無法獲得“拐點”的患者。出於對生命的敬畏,被譽為“生理之氣”的氫氣,在理論上又不可能有副作用,我們為什麽不去嘗試這種最簡單之法呢!
 期待不久的將來,也能見到有關氫氣(氫氧氣)治療肺癌的RCT研究。

以上文章轉貼自-氫思語
原文網址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lI8vatpRzEcPWfsqYr6ZPw

Added to Cart
Shopping Cart Updated
Network error, please try again!